第六章
三年后,將軍率領(lǐng)的魏國鐵騎一路南下。
那個曾與我徹夜長談治國之道的將軍,終究沒有忘記收復(fù)故土的誓言。
燕國上下引發(fā)眾怒,往日與我談詩論賦的勛貴子弟紛紛揚(yáng)言要拿我祭旗。
「立場不同,燕兄不必介懷?!?/p>
在這種火燒眉毛的時候,燕國太子燕洵來找我,定然不是為了喝茶。
我率先打破僵局,「我與燕兄君子之交,但如今國土缺失,百姓罹難。若以紹一人之命,換魏國萬民,死亦何懼?」
燕洵沉默良久,將茶杯重重地磕在桌子上,轉(zhuǎn)身離去。
「此時一別,怕是陰陽兩隔。燕兄不若喚紹一句‘清嘉’?」
燕洵的步子一頓,終是沒有回頭。
然而,弟弟的第二封信比敵國的箭雨更早抵達(dá)。
弟弟的字跡潦草得幾乎難以辨認(rèn),信紙邊緣被攥出深深的褶皺。
「速速向燕帝服軟!若你被祭旗,我們和舅家多年籌謀的心血將功虧一簣!阿姊一向聰慧,多想想早逝的母妃......」
我都能想到他的慌亂,怕是在宮中急得跳腳。
我鋪開素絹,提筆蘸墨。
檀香縈繞間,思緒飄向雁門關(guān)外的流民、農(nóng)田里焦黑的麥茬。
筆尖重重落下,寫下「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幾個大字。
隨后揮毫潑墨,一篇《護(hù)國賦》躍然紙上。
「若以我一人之命,能換魏國百姓免遭涂炭,能令故土重歸版圖,縱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墨跡未干,我便將書信交予魏國在燕都的暗樁,令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散播出去。
此賦一出,天下嘩然。
文人學(xué)子皆贊我氣節(jié),魏國上下眾志成城。
然燕國百姓氣憤不已,看燕軍節(jié)節(jié)敗退,便扔菜葉,扔臭雞蛋······甚至火燒我住的行館。
我本也被燕國囚禁在行館,如今更是連吃食都難得。
弟弟的回信飄落在案頭,字跡扭曲得像毒蛇盤繞。
「你簡直瘋了!若你敢死在敵國,我這輩子都只能頂著‘十三公主’的名號茍延殘喘!」
「魏央,你怎么敢的?你竟敢不聽我的話?」
我不再理他,得不到我消息的弟弟急了。
他為我連寫三封書信,言辭之間情真意切,定不是他那個半吊子文憑寫出來的。
從同胞之情到同族之義,從宮中往事到來日獎賞。
最后,弟弟說已想好萬全之策,讓我聽小太監(jiān)的,隨機(jī)應(yīng)變。
【這個瘋子要弒姐了這可是同卵同胞的親姐姐啊】
【醒醒啊妹寶,你弟弟想營造你被劫走的假象,這樣他可以假裝剛從敵國逃脫,你跟著他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條啊!】
【有這種人當(dāng)皇帝,還不如讓燕洵滅了魏國呢】
······
燕洵壓不住舉國之怒,只能同意拿我在大軍前祭旗。
夜里,小太監(jiān)聲稱魏國的暗樁會在明日祭旗前將我救走。
我面上應(yīng)下,暗地里將消息送到將軍手上。
三年時間,我已把這個看似弱不禁風(fēng)的小太監(jiān)的底細(xì)摸了個徹底。
他是弟弟埋在我身邊的棋子,瞧他走路輕盈的樣子就知武藝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