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是亡者在家的最后一晚,要上祭,要封棺,要辭喪,歌郎要唱到天亮,親人也不能睡覺,注定是一個無眠之夜。
村民們也要過了半夜才會走,因為子時還有一次飯吃。
吃飽了,回去睡到自然醒,明早再來吃出喪飯,一起送上山去,這場熱鬧就算過去了。
上祭是禮生的事,禮生能寫會讀,識文斷字,也是需要給工錢。
村里禮生的活就由義叔,禮叔,智叔和信叔四個全攬了。
每場白事正好也是需要四人,四人配合默契,下午就開始寫祭文,安排上祭的順序,看著很忙碌的樣子,其實祭文就寫了兩篇,改動一下名字就行了,一篇孝子的,一篇侄輩的。
吃過晚飯開始上祭,秋采萍娘家沒人來,三林也沒有親戚要上祭,女人不上祭,細丫的女兒們沒有上祭的資格,全都是家祭,所以祭文簡單,祭起來也快。
秋采萍仔細看著,這套所謂的三獻禮同前世儒家出品的那些玩意別無二致。
上祭者先是盥洗,用盆里濕毛巾洗一下手,然后在兩張擺滿香茶靜酒和雞鴨肉祭品的桌子前上上下下磕頭跪拜。
禮生在一旁高聲贊唱,獻上祭品,然后以哀聲吟唱祭文。
這個過程四位族叔整板著臉,嚴肅認真,是不準人在這里喧嘩吵鬧的,祭祀過程中還配得有嗩吶二胡等大小樂器,弄得像模像樣。
開場是永安,其次是永寧,之后應該是大林二林家的兒子,他們沒來打祭,自然也不會安排他們,秋采萍沒說,義叔他們幾個禮生心知肚明,也沒人提這事。
自此,林四婆子家三房算是徹底和大房二房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
才上祭沒一會,在外面烤火閑話等吃半夜飯的人響起一陣騷亂,有人在大聲叫著村醫(yī)益叔。
正在前后搖擺吟讀祭文的陳賈義的眉頭皺了皺,臉色拉了下來,他最不喜在他吟讀的時候受人打擾。
用他的話來說,這是對亡者的不敬,是要遭報應的,但此時,外面的人沒人理他,喧鬧聲也沒有停止。
秋采萍上去看了看,原來是梅嫂的兒子狗蛋生病了。
狗蛋昨晚都在這里烤紅薯仔吃,不知怎地,今早就有些不太吃飯,平時村里小孩有點小毛病,都是睡一睡就行,梅嫂子也沒怎么在意。
到晚上時,梅嫂子拿了飯回去給狗蛋吃,看他哼哼唧唧,一摸額頭,這才發(fā)現(xiàn)狗蛋發(fā)熱了。
村醫(yī)益叔也是本家,連忙回家拿了醫(yī)箱去他家看診,秋采萍連忙挨個摸了幾個小孩的額頭,吩咐安寧他們幾個帶好妹妹們,在一處背風的火堆邊坐好,不要亂走。
這個時候,家里再經(jīng)不起一點風浪,千萬不能再生病!
細丫吃過飯,帶著女兒們?nèi)に?,如秋采萍所想的一樣,見到女兒拿了十個銅板去打祭而一個子兒也沒給她,林四婆子把她狠狠罵了一頓,
“人家都沒來報喪,你回來做什么?回來過了這么久才想起你娘來?給你吃迷魂湯了?秋氏比你娘重要,以后你就只和她來往罷!”
這個女兒一點幫襯不到娘家,那劉老婆子還凈想著叫她回來撈好處,想屁吃呢?以后還是少來往的好!
林四婆子一向不喜這個女兒,從小也是動輒打罵,嫁的又不好,不能孝敬她不算,動不動還要回家哭訴,也只有三林這個傻瓜才去幫她!
大林二林就不理她!
在老娘那里討了個沒趣的細丫,也不去尋大哥二哥了,專心在這里陪著三哥,想起往事,沒一會又在那里嗚嗚哭,弄得幾個小的不知所措。
祭禮很快弄完,幾個禮生拎著桌上的雞鴨肉回家去了,用他們的話說,還有禮儀沒完成,這些人拿回去在家再誠心上香,祭起各路神仙用的。
秋采萍心里刺疼,這些都是花的她的銀子買的,她一家子沒吃到,在死鬼男人那里擺了一下作作樣子,就成他們的了!你還要另付工錢請他們來吃!
秋采萍懷疑這些套路都是他們這些人想出來的,一套一套往你們頭上安,把你們敲骨吸髓,你還得感謝他們!
歌郎誠叔和搭子宜瘸子又開始上臺,他們可沒有禮生風光,唱一個晚上也不過十來文錢!
還是兩個人分!
封棺是有時辰的,一事不煩二主,也是歌郎來定,要給半升糙米作為謝禮的,這些自然由管事賬房去安排。
歌郎拿著引魂幡,在棺材前面飛舞了幾下,有人過來叫秋采萍:
“快來,要封棺了!”
這是親人再見亡者最后一面的時候,所有親人都要到場的,現(xiàn)在就秋采萍和細丫帶著兒女們圍了上去。
棺材蓋已經(jīng)打開了,三林靜靜躺在里面,臉色慘白。
永安永寧和小魚兒見到爹爹,哇的一聲大哭起來,細丫的哭聲更大,一邊哭著還一邊訴說舊事,引得一屋子婆娘們在那陪著掉眼淚。
秋采萍嘴角咧了一下,哭不出來,眼睛也是干干的,定定地盯著三林看了一下,心里默默說道:
“她其實同你一起走了,你們有相遇嗎,我也不想來這里,但老天要我來,我也沒辦法,既然占了你妻子的軀殼,我會盡自己最大能力幫你撫養(yǎng)三個小孩,把他們帶大成人,你若泉下有知,也當盡力助我!”
給親人告別的時間只有一小會,小魚兒看著疼她的爹爹像是睡覺了一樣,她也知道這是最后一次見到爹爹了,雙手扒著棺材,淚眼婆娑中見爹爹好像笑了,不由得大叫:
“爹爹醒了,他在笑!”
這下炸鍋了,把屋里的人驚得亡魂喪膽,膽大的上前一看,哪有?小孩子不懂事,瞎說的,三林的臉都冰冰涼了。
當下也不再給她們看,歌師開始唱著封蓋歌,幾個男子上前把棺材蓋蓋上,砰砰砰砰一頓亂敲,把蓋子給釘死。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仁義也分離;
夫妻好似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東邊燕子往南來,鳥為食亡人為財;
蜜蜂只為采花死,梁山只為祝英臺;
東邊燕子往南游,人怕無常草怕秋;
草死一秋春還在,人死一去不回來;
從今生死兩分離,封蓋一別斷情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