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麗將那支嶄新的、帶著橡皮頭的鉛筆,像守護著稀世珍寶一樣,珍重地收進用粗布縫制的簡陋書包里。鉛筆光滑的木質(zhì)觸感,仿佛還殘留著爸爸掌心粗糙的溫度,無聲地熨帖著她心底曾經(jīng)最深的寒涼。從此,學堂里的“沙沙”聲,不再僅僅是筆尖摩擦紙張的聲響,更是她與這個新“家”之間,血脈相連的共振。
日子在糊火柴盒的“沙沙”聲、爸爸院子里叮當作響的敲打聲、媽媽趕集歸來沉重的腳步聲、蔓蔓低聲的誦讀聲和小豆丁咿呀學語的稚嫩童音中,艱難卻堅定地流淌。
饑餓的陰影,依舊如影隨形。米缸里那點可憐的糙米,總需要媽媽精打細算,摻上大量的野菜和紅薯才能勉強糊口。爸爸做的木器和小玩意兒在集市上換回的銅板,郝麗和蔓蔓熬夜糊好的火柴盒換回的微薄工錢,像涓涓細流,艱難地匯入這個家,卻總也填不滿生活的巨大窟窿。小豆丁的藥錢像懸在頭頂?shù)睦麆?,郝麗買新本子、新鉛筆的渴望,也只能在媽媽疲憊而歉疚的眼神中被默默壓下。
但有什么東西,在悄然生長。
郝麗的學習勁頭更足了。那支新鉛筆成了她最珍視的武器,在每一個油燈昏黃的夜晚,在糊火柴盒的間隙,她貪婪地吮吸著知識的甘泉。她的字跡雖然依舊稱不上漂亮,卻一天比一天工整、有力。算術題也不再是攔路虎,她咬著筆頭,一遍遍演算,直到得出正確的答案,小臉上便會綻放出如釋重負又充滿成就感的微光。她不再僅僅是為了“活下去”而學,更是為了那“九十五分”帶來的肯定,為了心中那個朦朧卻日漸清晰的念頭——要像蔓蔓說的那樣,用知識改變自己和妹妹的命運。
蔓蔓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她像個小老師,耐心地幫郝麗解答難題,分享自己不多的學習心得。兩個女孩在油燈下頭碰頭學習的剪影,成了這個貧寒之家最溫暖的風景之一。
小豆丁在媽媽精心的照料下,像一棵石縫里的小草,頑強地抽枝散葉。她學會了走路,雖然腳步蹣跚,卻總愛邁著小短腿,搖搖晃晃地跟在郝麗身后,奶聲奶氣地叫著“姐……姐……”。她似乎對色彩有著特別的敏感。有一次,郝麗用撿來的半截彩色粉筆在破石板上畫畫,小豆丁看得目不轉(zhuǎn)睛,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也想去抓。郝麗便握著妹妹的小手,在石板上涂鴉。那歪歪扭扭的線條和不成形狀的色塊,卻讓小豆丁開心得咯咯直笑,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爸爸的木工活有了些小名氣。他做的馬扎和小板凳因為結(jié)實耐用、價格公道,漸漸有了一些回頭客。他甚至開始接到一些簡單的定制活計——給鄰村新嫁娘做個小梳妝匣,給娃娃做個帶輪子的小木馬。雖然掙得依舊不多,但總算有了點穩(wěn)定的進項。他不再只是悶頭干活,偶爾也會在飯桌上,用簡短的幾個字,說說集市上的見聞,或者哪個主顧又訂了什么東西。他的脊背似乎挺直了些,眉宇間的愁苦雖然未散,卻少了幾分當初的戾氣。
媽媽依舊是那個最堅韌的軸心。趕集的路越走越熟,討價還價的本事也愈發(fā)精進。她甚至開始留意集市上哪些東西好賣,盤算著除了木器和火柴盒,還能不能弄點別的貼補家用。背上的小豆丁越來越重,她的腳步卻似乎更加沉穩(wěn)。每一次換回東西,她都會仔細地計算、分配,確保每一粒米、每一文錢都用在刀刃上。
就在生活像拉緊的弓弦,在貧困的極限上微微顫抖時,學堂里傳來了一個消息,像一顆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在這個小小的“家”里激起了巨大的漣漪。
王校長在全校集會上宣布,鎮(zhèn)上設立了針對貧寒學子的“勵志獎學金”。每學期評選一次,獎勵品學兼優(yōu)但家境特別困難的學生,名額極少,但獎金足以支付一個學期的學費和書本費,甚至還能補貼一些生活費!
消息傳來,郝麗的心猛地一跳,像被什么東西狠狠撞了一下。獎學金!不用交學費和書本費!還能補貼家用!她的呼吸變得急促,手指緊緊攥住了書包帶子。她下意識地看向蔓蔓,蔓蔓也正看著她,眼中閃爍著同樣激動和期待的光芒。
但隨即,郝麗眼中的光芒又黯淡了下去。品學兼優(yōu)?她雖然很努力,上次考了九十五分,但學堂里聰明用功的同學不少。家境特別困難?郝麗苦澀地想,整個村子,還有誰比她和小豆丁更“困難”呢?可這“困難”……并不是因為她原本的家,而是因為她現(xiàn)在寄居的這個家。她能以“郝小麗”的身份去申請嗎?這獎學金,會給一個連戶口都不在這里的“外來戶”嗎?
巨大的渴望和深深的自卑像兩條毒蛇,纏繞著她的心。她一整天都心神不寧,糊火柴盒時心不在焉,差點把盒子粘壞。
晚上吃飯時,蔓蔓忍不住把獎學金的消息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夾菜的手頓了一下,沒說話,只是低頭扒拉著碗里稀薄的菜粥。媽媽的眼睛卻亮了起來,她放下筷子,看向一直沉默低著頭的郝麗。
“郝麗,”媽媽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和期盼,“你……你想不想試試?”
郝麗猛地抬起頭,撞上媽媽鼓勵的目光,又迅速低下頭,手指不安地絞著衣角,聲音細若蚊蠅:“我……我怕不夠格……而且……我是……”
“怕什么!”媽媽打斷她,語氣斬釘截鐵,“你夠不夠格,先生說了算!你只管好好學,拿出上次考試那股勁兒!至于別的……”媽媽深吸一口氣,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明天,我去找王校長!我去說!我們家郝麗,就是品學兼優(yōu)!就是最困難的學生!這獎學金,我們該得!”
媽媽的話像一股暖流,瞬間沖垮了郝麗心中自卑的堤壩。她抬起頭,看著媽媽因為激動而微微發(fā)紅的臉頰,看著爸爸雖然沉默卻并未反對的神情,看著蔓蔓用力點頭的鼓勵,眼淚毫無預兆地涌了上來。她用力吸了吸鼻子,重重點頭:“嗯!我試!我一定好好考!”
接下來的日子,郝麗像上緊了發(fā)條的鬧鐘。她幾乎榨干了每一分每一秒。天不亮就起來背書,走路也在默念課文,糊火柴盒時腦子里還在演算算術題。油燈下,她伏案的身影總是最后一個睡下。那支嶄新的鉛筆,筆尖被磨禿了又削,削了又磨。手指因為過度用力書寫和糊盒子,裂開的口子滲出血絲,她也只是用布條纏一下,咬著牙繼續(xù)。
期中考試,像一場無聲的戰(zhàn)役。郝麗坐在簡陋的課桌前,手心全是汗,心跳如鼓。她深吸一口氣,握緊了那支陪伴她度過無數(shù)個夜晚的鉛筆,仿佛握住了所有的希望。筆尖落在試卷上,沙沙作響,每一個字都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和力量。
等待結(jié)果的日子,漫長得像一個世紀。郝麗變得異常沉默,眼神里充滿了忐忑和期待。家里的氣氛也微妙地緊張起來,連爸爸劈柴的聲音都輕了些許。
終于,放榜的日子到了。
學堂門口小小的布告欄前,擠滿了學生。郝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不敢擠上前,只敢遠遠地站著,踮著腳尖,在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拼命搜尋。
“郝麗!郝麗!快看!有你的名字!”蔓蔓激動的聲音穿透人群,像一道驚雷在郝麗耳邊炸響。
郝麗渾身一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猛地撥開人群,沖到布告欄前。紅色的榜單上,“勵志獎學金獲得者”那一欄里,清晰地印著三個字:郝小麗。
旁邊還有一行小字:品學兼優(yōu),家境特殊,特予資助。
“郝小麗……”郝麗喃喃地念著,一遍又一遍。淚水瞬間模糊了視線,滾燙地滑過臉頰。她成功了!她真的做到了!不是“郝麗”,是“郝小麗”!學堂認可了她!獎學金認可了她!她用自己的努力,在這個新“家”的土地上,為自己和妹妹的未來,掙到了第一塊堅實的基石!
她轉(zhuǎn)過身,看著同樣激動得眼眶發(fā)紅的蔓蔓,又看向聞訊趕來的媽媽。媽媽臉上綻放出巨大的、欣慰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驕傲,有心疼,更有一種苦盡甘來的釋然。
“好孩子!好孩子!”媽媽上前一步,緊緊抱住了郝麗,聲音哽咽。
那天傍晚,王校長親自來了。他帶來了正式的獎學金通知書,還有一小袋作為象征性鼓勵的糙米。他看著這個雖然依舊家徒四壁、卻收拾得干干凈凈、充滿了努力氣息的小屋,看著郝麗因為激動和羞澀而泛紅的小臉,看著媽媽眼中閃爍的淚光,看著爸爸沉默卻挺直的脊背,還有在籮筐里好奇張望、用彩色粉筆在破石板上涂鴉的小豆丁,心中感慨萬千。
“郝小麗同學,繼續(xù)努力?!蓖跣iL溫和地鼓勵道,將通知書鄭重地交到郝麗手中,“知識改變命運,這不是空話。這筆獎學金,是你自己用努力和汗水換來的,是你應得的?!?/p>
郝麗雙手接過那張薄薄的通知書,卻感覺它重逾千斤。這不僅僅是一份資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認可和一份照亮前路的希望!
王校長臨走前,目光落在小豆丁石板上的涂鴉上。那些雜亂無章的線條和色塊,在夕陽的映照下,竟透出一種稚拙的生命力。他心中一動,從隨身的布包里掏出一小盒用剩的彩色蠟筆頭和幾張裁下來的白紙邊角料(大概是批改作業(yè)剩下的),遞給小豆丁。
“給,小娃娃,拿著玩吧。”他慈祥地笑了笑。
小豆丁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看看蠟筆,又看看王校長,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接了過去,緊緊抱在懷里,咧開小嘴,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
王校長走后,郝麗將那張獎學金通知書小心翼翼地貼在了堂屋最顯眼的土墻上,緊挨著上次那張“九十五分”的卷子?;椟S的油燈光線下,兩張薄薄的紙,像兩面小小的旗幟,在這個被苦難浸透的家里,獵獵作響,宣告著一種不屈的尊嚴和破土而出的希望。
飯桌上,那碗紅薯粥似乎也比往日香甜了些許。郝麗拿出獎學金通知書里夾著的、用來買書本的幾個銅板,鄭重地交給媽媽。媽媽沒有推辭,只是緊緊攥著那幾個還帶著郝麗體溫的銅板,眼圈又紅了。
“郝麗,”爸爸突然開口,聲音有些沙啞,他指了指墻上那兩張紙,“那名字……寫得對?!彼D了頓,似乎有些艱難地補充道,“以后……就叫郝小麗?!?/p>
郝麗猛地看向爸爸,眼淚再次洶涌而出。這一次,是滾燙的、飽含著歸屬感和被徹底接納的幸福的淚水。她用力點頭,哽咽著應道:“嗯!蔓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