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看到李老伯家徒四壁,就對李老伯說,“我會一些煉鐵的技術,咱們先用煉一些鐵到鎮(zhèn)上去賣換一些錢吧?!?/p>
李老伯也同意了,經過規(guī)劃,他們先去看看南面的石炭是不是可以煉焦,如果是褐煤或者是長煙煤就沒法煉焦啦,即使可用于煉鐵,煉出的鐵的質量也不高。
于是老伯帶齊一點野菜做的干糧和李軒在第二天一早向老伯以前看到過的煤炭地去了,經過一上午的跋涉,在下午大約兩點左右他們到了一處山崖底部,李老伯指著漏出店面的黑色巖石說,這就是我給你說的石炭,李軒上前用帶的錘子敲了幾塊,拿在手里仔細看看,發(fā)現這就是煉焦炭用的煉焦煤,而且是漏出地面的露天煤,李軒忍住內心的激動,對李老伯說我們先挖兩背簍,就近壘個煉焦窯。
李軒找了個山坡先挖了直徑兩米的豎直的洞,在洞的最下面用泥墻又建了一個內徑1米的厚度20公分高兩米爐子,在內爐和外壁的頂端上又壘了一個一米五左右的煙囪,壘完之后李軒就和李老伯開始把挖來的煤炭倒入內爐之中,倒?jié)M之后,李軒將內爐一圈全部用泥巴封死,只在內爐的頂端插了一個透氣的竹管。
封完之后,李軒就去周圍砍伐枯枝,李老伯就在內爐和外壁之間的空隙處燒,等燒的差不多,就把挖的煤炭放在燒著的枯枝上引燃,這樣一直燒了二天一夜,一直到內爐上的竹管不在有氣體冒出,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停止了加熱,讓內爐自然冷卻。冷卻了一晚上后,第二天上午內爐溫度已經降到常溫,李軒打開內爐拿出一塊焦炭,一塊塊和拳頭大小的焦炭全身布滿了空隙,成了,煉成了焦炭,焦炭燃燒的溫度可以達到1500度。
李軒發(fā)現在不遠處的有一些石灰石,于是他和李老伯到不遠處的山邊砸了一些石灰石,把焦炭取出后放到一邊,填滿原來裝焦炭的內爐,還把內爐周邊用泥巴封死在內爐爐頂插一根透氣的竹管,以釋放石灰石分解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防止內爐氣壓過大。在內爐和外壁的中間填上挖出來的煤炭,點燃后又燒了兩天一夜,感覺竹管沒有氣體冒出,便停止了燃燒。又等了一夜的自然冷卻,打開后發(fā)現石灰果然燒成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去哪里找耐火泥,沒有耐火泥,李軒突然想到在路上有一塊白色土,李軒趕緊跑去回李老伯家的路上有一處有點發(fā)白的粉狀土,他到了一看,這不是他心心念念的耐火高嶺土,于是趕緊背了幾背簍到焦爐的地方。又做了一個小高爐,在小高爐內壁涂上一層一指厚的高嶺土耐火泥,在高爐底部的兩面做了兩個出口,爐渣出口稍微高一些,鐵水出口稍微低于一些。
同時在小高爐后面建了一個三米高的煙囪。又在爐體上留了一個觀火孔等這些準備做完之后,又用煤火點燃烘爐烘了一天,看到爐壁都干了之后才停下來,李軒和李老伯背起背簍又花了一下午時間趕到那個有紅色石頭的地方,根據李軒前世的記憶,這里的赤鐵礦含量在50%以上,而且也在地表,兩人趕到這里后果然和李軒的前世記憶一樣,他們兩個,又砸了一些顏色最紅的一些石頭,背了兩背簍,估計應該總量在120斤左右,倆人隨后又翻山越嶺回到焦爐旁邊。
用鐵錘將鐵礦石敲成一個個如雞蛋大小,先在小爐底部放了四十公分的焦炭,然后在焦炭上面鋪一層石灰,再鋪一層鐵礦石,隨后在鐵礦石上面再鋪一層焦炭然后在焦炭上面再鋪一層石灰,直到把鐵礦石鋪完。然后把高嶺土和黏土混合做了幾個鍋裝容器,把這個鍋狀容器放在焦爐里燒成幾個坩鍋。
把其中一個坩堝放在出鐵口下面。隨后開始點燃了下層的焦炭。隨著焦炭的燃燒小高爐內的溫度逐漸升高,1個時辰過后透過觀火孔看到爐內顏色逐漸變白,上層的石灰和鐵礦石逐漸融化,半個時辰過后鐵水和液態(tài)爐渣逐步堆積在底部,看著火候差不多了,李軒把鐵水出口打開,鐵水流入坩堝,同時也將爐渣放出爐外。鐵水流了兩個坩堝,最后稱重得到鐵45斤,看來損失了不少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