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
“鐺!”
“鐺!”
快一年未曾響過的國鐘,在皇宮中悠揚響起。
頓時,文武百官,紛紛臉色驚疑地朝龍德殿聚集。
等他們到了龍德殿后,看到早已等候在此的葉辛,心中更是驚疑不定。
昨日葉辛聽從勸諫,公正審理皇后一案,處死了奸臣費仲,他們還以為葉辛轉(zhuǎn)了性子,但誰知輪到那妖妃妲己,大王卻又開始獨斷專行,不顧百官反對,堅決維護妲己。
對此,他們也只能無奈嘆息,也只能暫時放下此事,等到聞太師平叛歸來,再聯(lián)名勸諫大王。
他們本以為經(jīng)歷了昨日之事,葉辛應(yīng)該又會回到之前的生活狀態(tài),不理朝政,每日只顧與妖妃宣淫享樂,可此刻竟然忽然鳴鐘上朝,這如何不讓他們感覺到驚疑?!
不過,驚疑歸驚疑,該有的禮數(shù)卻是不能少。
待百官來齊,眾人依次排開,朝著王座上身穿玄鳥王服的葉辛躬身行禮:
“臣等拜見大王!”
葉辛面色平靜,右手虛抬,道:“眾愛卿平身?!?/p>
“謝大王!”
百官謝禮,依言起身。
這時,候殿奉御官高聲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無事?
怎么可能無事!
帝辛未上朝這半年多,朝中不知積蓄了多少事情無人處理!
如今既然葉辛上朝了,那不管是什么原因,該報還是要報的!
沉寂片刻。
武將行列,一銀甲大將豁然站出,高擎牙笏,道:“啟稟大王,臣有事啟奏!”
葉辛看去,只見說話之人,赫然是大將軍方相,也就是原著中,助殷郊和殷洪反出朝歌的那兄弟倆中的老大。
【姓名】:方相
【身份】:大商將軍
【體質(zhì)】:開元神軀
【功法】:軒轅煉體術(shù)
【修為】:肉身天仙
【法寶】:虎口吞金刀、白銀金絲甲、冰心護心鏡…
【忠誠】:93
…
93的忠誠,比黃飛虎還要高!
在帝辛沒有殺妻棄子,濫殺忠臣之前,方相對帝辛,還是比較忠誠的。
而且這方相和他的兄弟方弼,可以說是華夏史上最早的真人門神,兩人死后一個被封為“顯道神”,一個被封為“開路神”。
在秦瓊和尉遲恭之前,家家戶戶的門上張貼的就是這兄弟倆。
就算在此刻的大商,這兄弟二人也是擔任著鎮(zhèn)殿大將軍之職,負責鎮(zhèn)守皇宮,職務(wù)十分重要。
算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葉辛點頭,看著方相道:“說吧?!?/p>
方相臉色肅然,朝著葉辛拱手道:“大王,臣奏奸臣尤渾,利用職位之利,買官賣官,私收賄賂,此乃大罪,請大王嚴查!”
唰!
百官目光一轉(zhuǎn),紛紛看向文官行列,站在中間一些的一位身穿黑色官服,留著八字胡的瘦弱中年,這中年男子正是尤渾!
【姓名】:尤渾
【身份】:大商下諫大夫
【體質(zhì)】:凡人體質(zhì)
【功法】:無
【修為】:無
【法寶】:無
【忠誠】:60
…
還真是兄弟倆!
這尤渾,除了名字和身份,其他的屬性,包括忠誠在內(nèi),都與費仲一模一樣!
哪怕在原著里,這老小子也是與費仲一起被姜子牙下令斬首,被封為了“卷舌星”。
如今,費仲先走一步,也該輪到他了!
葉辛看著尤渾,淡淡道:“尤愛卿,你可有辯解之詞嗎?”
尤渾臉色蒼白,身軀顫抖,出班說道:“大……大王,臣知罪,請大王責罰……”
他沒有否認,因為他之前最大的靠山就是妲己和費仲,如今費仲被處死,妲己那邊不知道是何情況,已經(jīng)無人能夠保他。
方相是商容、黃飛虎等一系的人,既然方相開口了,那商容等人肯定已經(jīng)掌握了確切的證據(jù),他否認也是沒用的。
此刻老老實實交代認錯,說不到大王還能看在他為官多年的份上,網(wǎng)開一面,免除死罪!
葉辛看著尤渾,面無表情,“既然認罪,那就……拖出去,斬了吧!”
你老大哥都死了,你還活著做什么!
再說昨日因為妲己一事已經(jīng)讓商容等人失望,如今對這尤渾,葉辛不想再刺激商容他們了。
并且,此刻封神榜應(yīng)該是已經(jīng)開始發(fā)揮作用了,這尤渾注定是要上封神榜的,還有已經(jīng)自縊的費仲,被炮烙的梅伯等人。
未來若是有機會奪得封神榜,再給他們一次為大商做事的機會也就罷了!
尤渾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煞白,連忙跪地求饒道:“大王,饒命!請看在臣為官多年的份上,饒了臣一命吧!”
葉辛揮揮手,“拖出去,給他個痛快!”
“遵旨!”
兩名侍衛(wèi)走出,不顧尤渾的掙扎求饒,將其架起拖出了殿外。
殿內(nèi)又恢復了平靜。
百官眼中再次升起一抹希冀,靜靜地看著葉辛。
“可還有誰有事要奏?”
葉辛看向百官,淡淡道。
殿內(nèi)沉寂了一下。
緊跟著……
“啟稟大王,東方揚州、徐州、青州一帶地質(zhì)干旱,已經(jīng)三年未曾降雨,百姓死傷無數(shù),民間怨聲載道!”
“啟稟大王,南方梁州、非州一帶地質(zhì)干旱,水質(zhì)渾濁,同樣也已經(jīng)三年未曾降雨,百姓死傷無數(shù),民間怨聲載道!”
“啟稟大王,北海林州一帶,水患成災(zāi),黃河水灌滿,流向渭水、雍州一帶,引發(fā)無數(shù)水災(zāi),百姓顆粒無收,請求朝廷賑災(zāi)!”
“啟稟大王,東海??懿?,搶奪沿海村莊城池,沿海一帶俱是人心惶惶,各地官員聯(lián)名上書,懇請大王派兵除寇!”
“啟稟大王,北海七十二路諸侯反叛,聞太師前往平叛,但據(jù)說七十二路諸侯以袁福通為首,與極北之地北海邊荒的九黎部落余孽勾結(jié),如今戰(zhàn)事焦灼,大王當派兵前往增援聞太師!”
“啟稟大王,南方蠻族屢犯我大商邊界,擾亂百姓,南伯侯鄂崇禹請命,派兵鎮(zhèn)壓蠻族!”
“啟稟大王,西域火焰族造反,三月之內(nèi),連下四州十三郡,請大王派兵平叛!”
“啟稟大王,西南水族造反……”
“啟稟大王,西北木族……”
“啟稟大王……”
以商容等主要大臣為主,文武百官接連上前匯報請命。
一則則令人聞之心驚的奏折從百官口中說出。
葉辛聽的目瞪口呆!
這尼瑪,短短半年多,發(fā)生了這么多的事?!